![](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在丰收的季节里,作为黔东南州的“回头客”,浙江省杭州市的周鑫又有了新的体会。
游客在雷山县郎德苗寨品尝拦门酒。图片由雷山县委组织部提供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黔东南,第二次走进西江千户苗寨。几年的时间过去,这里更漂亮,游客更多了。”8月底的西江千户苗寨,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周鑫穿梭在人群中,拿着手机不忘留影纪念。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来到这,看到了美丽的西江夜景。这次来是白天,我不仅嗅到了这里的生活气息,还看到了旅游扶贫的硕果。”周鑫说。
周鑫口中的“硕果”,是指网易严选雷山体验馆。2019年4月21日,位于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网易严选雷山体验馆正式开馆。该州各县市扶贫事业开发的扶贫商品也同步分别在线上及体验馆正式开售。
网易严选雷山体验馆。图片由雷山县委组织部提供
体验馆只是雷山县全域旅游营销格局之一。雷山县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旅游电商企业长期合作,建立线上线下宣传营销与网上销售,提高对外旅游知名度,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该县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3.68亿元,同比增长438%。
惠及民生,振兴经济,共享旅游新成果。黔东南州月亮山区的“高山民宿”也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稻田餐厅。李娟 摄
从江县加鸠镇党郎村处在月亮山区自然保护区境内,美丽如画的太阳山、月亮山犹如一对碧绿宝石嵌在村内,村里40余亩的梯田与村里苗家雅阁点缀其中,美不胜收。
然而,党郎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虽绿色资源众多,“美得让人心动”,但老乡们的日子却过得并不宽裕。
2019年,以周玉国为第一书记的新一轮驻村工作组入驻后,立足于本村资源,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民宿。
从江县加鸠镇党郎村全景。图片由从江县委组织部提供
为了加速旅游扶贫,自2016年以来,黔东南州在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上,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2016年,黔东南深入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结合20个重点景区、20个重点小城镇、20个高效农业园区及“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等专项行动,多渠道融合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同年,该州58个重点旅游扶贫村寨共培育乡村客栈145家,农家乐395家,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8000余人次,旅游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7000余人。同年8月,丹寨县石桥村旅游扶贫规划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旅游规划扶贫示范成果。
2017年,该州乡村旅游带动15000余个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均增加收入1750元,助推1.99万户59800人实现脱贫。
2018年7月,以“聚焦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东南州召开,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着力点,提炼旅游扶贫模式,为全省提供旅游扶贫参考。
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早晨。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该州总结推广了丹寨万达旅游小镇“企业带县”、剑河县反召村“乡村旅游+”、锦屏县圭叶村“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旅游扶贫新经验、新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共建、共管、共享”的“三共三带”乡村旅游扶贫模式。2018年底,通过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等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带动贫困人口66278人增收。
2019年,该州创建省级乡村旅游村寨26个、乡村旅游客栈和乡村农家乐109个,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和接待水平明显提升。
2020年,“疫”后花开,黔东南将深度贫困县从江县的深度贫困村大歹村、加车村的美景、“非遗”等人文特色推出去,把外地游客与消费引进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榜梯田。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如今,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2016年该州共接待游客6704.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3.68亿元;2017年共接待游客9351.53万人次,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7.75亿元;2018年共接待游客10807.59万人次,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7.23亿元;2019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12892.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12.13亿元......逐年上升的旅游数据,是黔东南州旅游经济的象征,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臂膀”。
视频由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提供